
发布日期:2025-06-24 01:59 点击次数:111
五绝针灸疗法又名樊氏金针秘法,以中医整体观、辩证观的哲学思想为依据,用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理论为指导,在传统针灸疗法中融合了现代中医医学技艺,将家传古老的针灸技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化繁为简,形成独特针灸体系。
反流性食管炎
俗称'烧心’,常常发生于饭后,因为食管括约肌张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引起。本病属中医'反胃、噎嗝’’嘈杂’'吞酸’'食管瘅’等范畴。
中医分类
肝胃郁热证:口中泛酸,胃脘胀痛,嗳腐酸臭,口感口苦,心烦易怒,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肝胃不和证:反酸嗳气,两肋胀满,胸骨后疼痛,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脾胃虚寒证:泛吐酸水,胃脘隐痛,胸闷不舒,喜暖膝按,纳差,喜热饮,大便稀溏,舌质淡,脉沉迟。
气虚虚淤证:证见反酸日久,胸骨后疼痛难忍,吞咽困难,咽中可有异物感,面色不华,倦怠无力,形体消瘦,口干咽燥,舌质暗,有瘀点,脉弦涩。
针号:0.35*40
穴位:足三里、内关穴、公孙穴
核心技法:针足三里【进针1寸】先左后右,再刺左内关【进针1寸】右公孙【直刺0.6-1.2寸】每次留针30分钟
图片
腹泻
中医分类
寒湿型:大便清稀,或带有白色粘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少倦怠,肢体沉重。
肝气乘脾型:平素胸肋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腹泻
脾胃虚弱型: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湿热型: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胃臭,或带脓血,粘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肾阳虚衰型: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针号:0.35*40
穴位:足临泣【双侧】
核心技法:天枢穴双侧隔姜灸12状,足临泣【双侧】直刺0.5寸,补法,得气落9顺时针。
图片
失眠
中医分类
营养不足型:这类人常常睡眠不安,通宵似睡非睡,常有噩梦,白天精神不振,健忘
肝郁气滞型:临床症表现为入睡困难,夜晚卧床,辗转难眠,日间精神抑郁,胸肋胀
营养蕴热型:这类人表现为早醒,醒后再迷迷糊糊至天亮,常伴有咽干少津,五心烦热
脾胃失和型:夜间睡不安稳,时睡时醒,多梦,同时感到口腻、口淡、有厌食、胃脘不
心肝火型:彻夜不眠,兼见头胀、目赤、口干苦、心烦易急躁、大便干结,小便红赤
针号:0.35*40
穴位:大陵穴,神门穴。
核心技法:大陵穴透神门穴,双侧扎针。留针时间30分钟。
图片
狐臭
中医称之谓'体臭’'狐燥’'狐气’'胡臭’,在{外合秘要}中记载'病源人腋下臭,如葱豉之气者,亦言如狐狸之气者,故谓之狐臭。
令患者取舒适卧位并使患部充分暴露,将患处消毒干净,并将优质面粉调成糊状,外涂患部,待面糊自然风干,把大蒜捣烂如泥,做成厚约0.3厘米的蒜泥饼,中间用缝纫针打十几个针孔,把蒜泥饼放于涂抹面糊的患部胳膊窝,把纯艾绒制成上尖下圆如大花生米大小,放在蒜泥饼上,点燃,每日点燃八至十个,十天为一个疗程。图片上的姜片要换成蒜泥饼。
狐臭外用秘方
雄黄120克,煅石膏120克,白矾240克,共研细末,密闭保存,用时用水将药粉5克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2次。(涂药前将患处洗净)
图片
白带增多
【女科经纶.带下门】引缪仲淳语:'白带多是脾虚,肝气抑郁泽则脾受伤,脾伤则湿土之气下限,是脾精不守,白带多属气虚,故健脾补气要法也。
分类表现
脾气虚白带:白带多,质粘,无特殊臭气,神疲乏力,劳累后增多,苔白或腻,脉缓弱。
肾阻虚白带:白带清稀如水,小腹和四肢发冷,舌质淡,脉象微弱。
湿热白带:带下色乳白豆腐渣状,气味腥秽,外部瘙痒,苔薄白或黄腻,脉象濡数
痰湿白带:白带多,质粘稠,痰多,恶心纳差,胸闷腹胀,苔白腻,脉象沉滑。
针法:妇科三针,针号0.35*50针,
核心技法:
地机穴直刺1.5寸寒补逆泻,
三阴交直刺1.5寸平补平泻,
女福穴(丘墟)按压酸痛3-5分钟。
图片
膝关节积液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上未明了的慢性全身炎症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手、腕、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
膝关节积液多见于多种关节炎中,如类风湿关节炎及创伤关节炎及骨质增生等疾病引起关节滑膜炎症产生病例产物,表现为关节肿胀、屈伸不便,步股艰难等特点
针法:五绝“三阳开泰”
针号:0.40*75
核心技法:
外犊鼻穴透内犊鼻穴,透出去。
昆仑透太溪穴,
阳陵泉透阴陵泉
不行针,留针35分钟。扎患侧。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Powered by 加拿大pc2.8预测网网站在线使用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